你去KTV唱歌時有沒有注意到
點的新歌越來越少、老歌越來越多
都2019了還在那邊心情好心情壞 (2000)
還在難過的是放棄你放棄愛 (2002)
還在終於看開愛回不來 (2004) 嗎?
有經濟學家從線上串流數據發現
一般人的音樂品味,約在11到16歲
差不多是國高中青少年階段逐漸成形
這時候聽的音樂 (通常是當時的流行樂)
大多會成為陪您走過一輩子的經典好歌
難怪人們會說 #一日56迷終身56迷
雖然長大以後音樂喜好還會持續進化
對新音樂的探索一直要到24歲才達到巔峰
可一旦過了30歲,你聽的音樂就跟身高一樣
這輩子很難再有重大突破了
除了賺錢養家變社畜這些因素
導致一定年紀後不再關心流行音樂外
鍾情老歌可能也和青少年體內激素變化有關:
少年仔的賀爾蒙激素分泌旺盛、情緒起伏大
而強烈的情緒,往往能醞釀出更濃稠的記憶
-包括常與其他回憶交疊的 #音樂記憶
第一次把買參考書的錢拿去買CD
第一次唱情歌向喜歡的對象告白
第一次聽慢歌配冰火品嚐失戀的苦
第一次戴著耳機搭夜車離家到外縣市求學
陪你走過這些人生第一次的音樂
不只經典,更是無可取代的 #人生BGM
跟耐不耐聽無關,單純是因為它陪你度過
這些情感最濃郁、最難以忘情的人生里程
而且老了以後很難再有類似體驗罷了
正因為我們容易放大自己的主觀感受
而主觀感受又會受到生理及環境條件影響
一般人對音樂的好惡,很難做到完全客觀
我們面對新事物真的該多一點包容
不過說到最後,我還是堅持-
#范特西(2001) 肯定是周杰倫最好的一張專輯
#結果獲得一票老人認同
#怪奇冷知識451